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明代戏曲理论从画工到化工的演变(3)

来源:广州化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5-24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明嘉靖、隆庆时期人们意识到“程朱理学”对百姓身心的束缚,下层老百姓意欲摆脱这些条条框框,社会兴起了“王阳明心学”。它强调人性本善,不需要

明嘉靖、隆庆时期人们意识到“程朱理学”对百姓身心的束缚,下层老百姓意欲摆脱这些条条框框,社会兴起了“王阳明心学”。它强调人性本善,不需要依据外在力量去强制百姓,只需要稍微提醒以唤起百姓内心的良知,百姓就会自觉遵守规则从而达到统治者的意愿。此时统治者对戏曲的态度也趋于和缓,明代戏曲理论得以向前发展。戏曲理论重教化的风气从明初持续至明中叶,走过了百余年漫长的低潮期,戏曲理论家开始对戏曲理论作精细化探索。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开启了一场聚焦于戏曲作品《西厢记》《拜月亭》《琵琶记》地位高低的论争。

论争自何良俊始,他认为《拜月亭》居于《琵琶记》《西厢记》之上。而在此前,《琵琶记》作为“南戏之祖”得到统治者的称赞,《西厢记》作为元杂剧的经典有“天下夺魁”[7]173之美誉,以此二剧为南北曲之首为诸多戏曲理论家所认可。何良俊高呼《拜月亭》居于二者之上,引起了诸多戏曲理论家的注意。王世贞首先发出反对之声,何王二人的观点逐渐形成论争的热点。何良俊《曲论》曰:

《拜月亭》是元人施君美所撰……余谓其高出于《琵琶记》远甚。盖其才藻虽不及高,然终是当行。其《拜新月》二折,乃檃括关汉卿杂剧语。他如《走雨》《错认》《上路》馆驿中相逢数折,彼此问答,皆不须宾白,而叙说情事,宛转详尽,全不费词,可谓妙绝。《拜月亭·赏春·惜奴娇》如“香闺掩珠簾镇垂,不肯放燕双飞”,《走雨》内“绣鞋儿分不得帮底,一步步提,百忙里褪了根”,正词家所谓“本色语”。[4]12

近代人杂剧以王实甫之《西厢记》,戏文以高则诚之《琵琶记》为绝唱,大不然。……祖宗开国,独尊儒术,士大夫耻留心辞曲,杂剧与旧戏文本皆不传,世人不得尽见,虽教坊有能搬演者,然古调既不谐于俗耳,南人又不知北音,听者即不喜,则习者亦渐少,而《西厢》《琵琶记》传刻偶多,世皆快睹,故其所知者,独此二家。余所藏杂剧本几三百种,旧戏本虽无刻本,然每见于词家之书,乃知今元人之词,往往有出于二家之上者。盖《西厢》全带脂粉,《琵琶》专弄学问,其本色语少。盖填词须用本色语,方是作家。[4]6

何良俊言《拜月亭》“才藻虽不及高,然终是当行”“正词家所谓‘本色语’”,故比之《西厢记》《琵琶记》更高一筹。他的评判标准主要是“当行”“本色语”。对于“当行”,他举出《拜新月》二折、《走雨》《错认》《上路》馆驿中相逢数折等例子,具体讲了“彼此问答”“叙说情事”两方面。“当行”,也就是彼此问答不需宾白;叙说情事宛转详尽、全不费词,如此“可谓妙绝”。他对“叙说情事”的内涵,并举了《王粲登楼》与《西厢记》正反两例加以阐释:

大抵情辞易工。盖人生于情,所谓“愚夫愚妇可以与知者”。观十五国《风》,大半皆发于情,可以知矣。是以作者既易工,闻者亦易动听。即《西厢记》与今所唱时曲,大率皆情词也。至如《王粲登楼》第二折,摹写羁怀壮志,语多慷慨,而气亦爽烈,至后《尧民歌》《十二月》,托物寓意,尤为妙绝,岂作调脂弄粉语者可得窥岂堂庑哉![4]7

从中可看出,何良俊作为文人士大夫,其审美标准明显有别于普通百姓。他认为,对于情词,剧作者容易描摹,普通百姓也喜欢听。而作为文人,他以诗歌的意境来审视戏曲,推崇“羁怀壮志”“托物寓意”,故言《西厢记》为“调脂弄粉语”。对于其“本色语”,诚如俞为民先生言“理论家们在运用这一术语来评论作家和作品时,却都根据自己的文学主张和批评标准”,何良俊“在运用‘本色’这一术语时,也有着自己特定的内容与标准”[13]。从他所举《拜月亭·赏春·惜奴娇》和《走雨》中的两句话来看,他之所谓“本色语”似指戏曲语言的俚俗,曲白杂以乡语、口语。从其反例“盖《西厢》全带脂粉,《琵琶》专弄学问”来看,“全带脂粉”指的是儿女之情兼语言不够质朴,“专弄学问”也就是言语富丽,用典频繁。何良俊对“本色”的理解似有所偏颇,“偏”在“全”和“专”上,依照当时的审美,《西厢》是略带些“脂粉”,《琵琶》也有些“弄学问”,但何元朗如此用词,显然是不合适的。[14]从何良俊的戏曲理论来看,他对“当行”的阐释,以及看到《琵琶记》“弄学问”的特点,有其独到之处。但他以士大夫的审美,对“情词”加以否定,对《西厢记》之真情视而不见,可谓是其局限性。故可以说,何良俊的戏曲理论具有从“画工”向“化工”过渡的倾向。

文章来源:《广州化工》 网址: http://www.gzhgzz.cn/qikandaodu/2021/0524/1383.html



上一篇:化工类学生线上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
下一篇:没有了

广州化工投稿 | 广州化工编辑部| 广州化工版面费 | 广州化工论文发表 | 广州化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广州化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