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城市公交过剩通勤分析与评价以广州市为例(2)

来源:广州化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5-2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对具有完整OD信息的数据进行简单推断和筛选获得通勤数据,数据筛选过程如下. 1)交通出行时间分布统计,确定通勤时间范围.将1 d从00∶00开始以0.5 h为

对具有完整OD信息的数据进行简单推断和筛选获得通勤数据,数据筛选过程如下.

1)交通出行时间分布统计,确定通勤时间范围.将1 d从00∶00开始以0.5 h为单位划分成48个区间,统计每个区间的交通出行量,其中,换乘数据只考虑起讫点,不考虑中间换乘站点,如图3.

图3 各时间区间段内交通生成量Fig.3 The travel volume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

由图3可见,相较于周六和周日,周中的早高峰大概在 06∶00 — 09∶00,晚高峰大概在17∶00 —19∶00.为了获得更加完整的通勤者,对早晚高峰时间段进行扩展,分别统计各时间段中具有相同起讫点的出行数量,如表1.可见,对早晚高峰时间段进行扩展,特别是晚高峰时间段,能够获得更多的出行对,因此,基于扩展的早晚通勤时间段06∶00—10∶00及16∶00—00∶00进行通勤者筛选.

表1 不同时间段内具有相同起讫点的出行数量Table 1 The number of trips with the same origin anddestination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时间段出行数量06∶00—09∶003.2×∶00—19∶002.9×∶00—10∶004.3×∶00—00∶006.1×106

2)通勤初步筛选.分别对早晚通勤时间段内的数据进行统计筛选,以每周最少3次具有相同起讫点作为判定条件,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偶发性因素的影响,如先聚会或休闲再回家的情形,得到具有通勤可能性的通勤者和通勤起讫点.

3)通勤匹配,确定通勤者和职住点.对早晚通勤时间范围内的可能通勤者进行匹配,删除可能的非通勤者,保证居住地和工作地一致,删除条件包括只在早或晚通勤时间内出行,以及在早或晚通勤时间内多次往返出行.

由于本研究更强调从宏观层面评价广州市居民通勤,因此,对于OD精度要求不高,若需进一步提升精度,可以增加识别天数,如选择1个月的数据进行识别,一些偶发性因素的影响会随之减少,居住地和工作地的一致性也会显著提升.经过上述步骤筛选得到具有明显通勤特点的通勤者.区分交通方式时,为分析常规公交与地铁特性,本研究剔除了常规公交与地铁换乘出行的数据,见表2.

表2 通勤基本信息Table 2 The basic commuting information交通方式通勤人数/人起点数/个终点数/个常规公交0.4×1051 8091 719地 铁1.8×105 104 104不区分交通方式2.2×1051 8401 739

由表2可见,相较于地铁而言,常规公交通勤者数量较少,这是由于在推断常规公交完整OD信息和通勤者数量时数据不确定性造成的,但是并不影响研究结果.此外,不区分交通方式的站点数少于常规公交和地铁两者之和,这是由于站点名和地理位置重复造成的.

本研究基于ArcGIS软件的反距离权重插值法,将上述筛选过程得到的不区分交通方式的通勤站点交通发生量,转换为研究范围的全局分布图,以自然间断点分级法确定分组边界,得到如图4的居住地和工作地通勤强度分布图.图4中的颜色逐渐变化,深色代表高值,浅色代表低值.根据图4可以较为直观地看出广州市职住地分布情况:居民居住地较为分散,主要分布在白云区、天河区东部、越秀区和海珠区;居民工作地相对较为集中,主要分布在天河区西部和越秀区.此外,由于常规公交通勤者数量与地铁相比较少,职住点分布呈沿地铁分布态势.

图4 通勤者职住地分布Fig.4 (Color online) Distribution ofcommuters’ residences and workplaces

2.2指标计算

本研究对研究区域进行1 km×1 km的单元格划分,共得到950个单元格,将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站点与所得单元格进行匹配,删除站点出行量为0的单元格,最终得到交通发生和交通吸引单元数,如表3.

表3 通勤单元基本信息Table 3 The basic commuting information交通方式交通发生单元格数/个交通吸引单元格数/个常规公交地 铁 97 97不区分交通方式

构建成本矩阵时,单元内部出行距离使用近似圆的半径(面积使用单元实际面积),单元之间出行使用质心间的欧氏距离,分别计算过剩通勤理论相关指标,计算结果如表4.其中,计算Ec时的双约束重力模型误差设置为3%,平均通勤距离优化度设置为3%.为进一步探讨距离变化所带来的影响,本研究使用曼哈顿距离构建成本矩阵,并计算相应过剩通勤相关指标,如表4.

表4 过剩通勤理论相关指标计算结果Table 4 Results of excess commuting indicatorsTa/kmTmin/kmTmax/kmTr/kmE/%Cu/%Ce/%Cn/%Ec常规公交(广州) 298.8地铁(广州) 410.0欧氏距离不区分交通方式(广州) 094.0手机信令数据(上海)[20]—常规公交(北京)[25]—69.525.7———常规公交(广州)—曼哈顿距离地铁(广州)—不区分交通方式(广州)—

文章来源:《广州化工》 网址: http://www.gzhgzz.cn/qikandaodu/2021/0522/1358.html



上一篇:老幼友好视角下的健康社区微改造策略研究以广
下一篇:年暴雨致广州地铁被淹的原因及解决对策

广州化工投稿 | 广州化工编辑部| 广州化工版面费 | 广州化工论文发表 | 广州化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广州化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